查看原文
其他

哈佛学霸的一天:会规划、超自律,休息是做线性代数,他代表着哈佛的选择

新读写 2020-09-10

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

点击标题下方“新读写”关注


最近,哈佛大学一名叫John Fish的小哥的视频在社交网络上火了。在这个视频中,他记录了自己一天的生活。小哥对起床、学习、吃饭、锻炼、读书等每一项活动都列出了详细的计划并严格执行。


       小哥是如何做到充实度过每一天的?他的方法就是:列计划!来看看他的计划表吧:


Schedule 计划

7:00

Wake up / Breakfast

起床/早饭

8:00

Do Swedish homework

做瑞典语作业

9:00

Swedish-language class

瑞典语课

10:00

Math

数学课

11:30

Lunch

午饭

13:00

CS51 Guest Lecture

计算机讲座

15:00

Work out

锻炼

18:30

Dinner

晚饭

19:00

Work

学习

22:00

Bed

睡觉


        除此之外,小哥还给自己列出了每日的目标:


Goals 目标

Meditate

冥想

9 hours of sleep

睡9小时

Read around 50 pages

读50页左右的书

Film day in life video

拍这个视频


      可以看出,除了每天的学习任务外,这位哈佛小哥还给自己留出了充足的睡眠和锻炼时间。在学习的同时,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也至关重要。


      然而,光列计划还不够,行动才是最关键的。在视频中,小哥展现出了超强的执行力和自律精神。


7:00 起床



8:00 做作业


10:00 数学课


      连中午的休息时间也不放松。



       到了晚上,小哥还要为另一门课写一篇文学评论,是关于匈牙利裔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·契克森米哈赖(Mihaly Csikszentmihalyi)的《心流:最优体验心理学》(Flow: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)这本书的。



      他说,这本书告诉了我们怎么寻求幸福,而答案就是有意义的生活。


如果你为你的人生设立一个目标,然后围绕目标把人生分成几个结构,你的人生就有了目标、子目标,诸如此类。你的人生就会有一个连贯流畅的过程,因此也会成为一个令人享受的过程,一个快乐的过程。


      他想要把书中的理论应用到他的论文中,探讨如何改善教育系统,让学生发现上学的乐趣:


我想写的文章,就是从一个学生的角度出发,将《心流》的理论应用到教育体系中。学校应该是一段令人享受的经历,应该是有趣的。我认为我们可以通过《心流》的方法使学校变得有趣。



       写文章写累了,小哥的休息方式也与众不同:



       小哥表示:有点累了,那就去写会儿线性代数吧!


      作为一个计算机科学的学生,他还要上瑞典语和写作课。这是为什么呢?


这其实是哈佛作为一所人文院校的一个特点。


        小哥表示他很享受这些文科课程,因为这能让他全面发展,而不只是成为一个程序员:


我们还要上瑞典语和写作这样的课,听起来有点可笑,但我还挺喜欢的。没错,编程是很有意思,但我认为,到头来,学校的意义在于人的全面发展,努力让学生成为社会中更好的一员。我觉得仅仅成为一个更好的程序员不一定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人。生活比这复杂得多。



       小哥完美诠释了他对《心流:最优体验心理学》的理解:


将一天的时间拆分为不同的小目标,在完成这些目标的同时,也创造了连贯流畅的一天。每天都如此,就能创造出一个快乐的、令人享受的人生。



       《心流:最优体验心理学》的作者是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·契克森米哈赖。他开创性地提出了“心流”的概念。


20世纪90年代,心理学家米哈里·契克森米哈赖提出了“心流”这个概念,这是一种人们在完全沉浸在所做的事情中,因此对时间和空间感知改变,整个人充满喜悦的心理状态。 


米哈里·契克森米哈赖


   契克森米哈赖提出,在心流状态下,你会感觉到:


● 完全沉浸于并投入到正在做的事情中


● 一种陶醉感,感觉自己超然于日常现实之外


● 内心的澄明


● 对手头的任务充满自信


● 一种宁静感


● 超越了时间,几个小时一眨眼就过去了


● 内在激励,即无论产生什么结果,心流本身就是一种奖励


       早餐、开工、上课、健身、复习、阅读、探索兴趣...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之下小哥依然把生活安排得忙碌且充实,在保证休息时间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利用自己的时间。

      在John Fish的时间里,还有一栏“动机"。他会切实达成每一个目标,并且在有冲突的时候比对自己的动机,做出最正确的选择。

       有时候,你可能会感觉无聊,无事可做。特别是上大学之后,课程并不是那么多,自己空余时间多了,反而不知道做什么,这就是没有目标造成的。

       而在前往目标的过程中,动机就是你的燃料。有很多人,制定了很棒的目标,很合理的计划,但没几天就放弃了。放弃的原因,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动力不足,内心的渴望不够强烈。

        显然,哈佛这所顶尖大学,需要这样的学生——

       他们在哈佛大学官网是这样解释的:在我们的招生过程中,我们给予每个申请人同样的关注。我们希望录取的学生是一个优秀的教育者。他们可以在学习生活中激励他人,启发他人,共同进步。


       当哈佛大学的招生官在阅读和讨论你的申请材料时,很多问题会浮现再他们脑中,用来判定你究竟是不是要他们找的人?比如,成长与潜力,这意味着:


是否发挥了你最大的学术能力和个人潜力?


 你是否在一直突破你的极限,不断学习?


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,你有没有尽可能地去追求自己的学术目标?


你的动力是什么?


你是怎样利用你的时间的?


在今后的一年,五年,甚至二十五年的时间里,你所学习的和追求的会对你产生什么影响?


你认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?你以后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?

      

       又比如兴趣与活动:

你对生活周围的事物好奇吗?


你有什么课外活动?你在课外活动中学到了什么?你的成绩是什么?


你的活动质量如何?


在活动中你有表现出自己什么样的能力?


如果你现在没有太多时间做课外活动,你希望来到哈佛大学以后怎么运用你的课外时间?

      

        再如性格与个性:

你自己做过什么重大的选择或者决定吗?

你认为你是一个晚熟的人吗?

你对新鲜的人和事物持有开放的态度吗?

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?成熟稳重、有个性、有领导力、充满自信、温柔善良、幽默十足、精力充沛或者是乐于助人?

       此外,还有对于哈佛的贡献,包括在哈佛的学习时光是否能让你终身受益?你会给哈佛带来什么,你会给你的同学带来什么?

       就是因为有这种对于录取学生的高标准要求,每个哈佛大学的学生都习惯于一种竞争激烈、充满激情、忙碌的生活方式里。因此,无论你毕业以后去哪里工作,政府、华尔街、文艺圈或者是其他场所,你都不会感觉到无所适从。

编辑:小皮



更多写作指导、热门时文、写作素材、读书方法、学生佳作……尽在《新读写》杂志!

投稿邮箱:xinduxie211@163.com。


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



长按二维码  关注新读写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